一、个人简介
杨冰,男,共青团员,2017年9月考入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了完成从小的从军的梦想,他毅然决然携笔从戎、献身国防。于2018年9月顺利经过层层严格的体检,从学校应征入伍。在新兵连的三个月期间,顺利的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的转变。在部队服役期间,曾担任传真室传真员和卫星站卫星发报员一职。24小时担任战备值班任务,常常半夜加班处理业务,多次被连队的主官表扬。并且,在多次全旅的体能考核、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参加多次北部空军演习保障任务,从未出现任何差错。
二、获奖经历
2018年6月,被学院分团委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2020年8月,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
三、个人事迹
(一)超越自我、浴火重生
自小他便无比憧憬军营的生活,渴望成为一名共和国的士兵。2018年9月,读完大一的他,毅然决定携笔从戎、献身国防,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顺利通过军检后,他满怀喜悦,但得知被分配到远隔几千公里的东北,他的内心也出现了些许的忐忑。自幼从未离家如此远的杨冰,在高铁上看着逐渐模糊的家乡,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萧瑟之情。经过十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他顺利到达服役的城市,辽宁省丹东市,刚下高铁,他们就被接兵的干部催促着登上了前往新兵旅的大巴。尚还没有弄清自己到底在哪里,就已经在新兵连班长严慈的目光中开始了军旅生涯。新兵连的生活相对艰苦,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是新兵连的常态,晚上训练到十一二点也是常有的事情,仿佛每天都在和自己的眼皮做斗争,困是最深刻的印象。新兵连的训练科目相对简单,但却并不容易,因为更多是要磨砺人的性子。那时,每天的单杠训练总是让他苦不堪言,虽妄想像个咸鱼一样躺在地上,却又总在班长的督促中坚持不懈。军姿两三小时是经常的事情,蹲姿一两小时也不足为奇。就这样跌跌撞撞走过三个月,早已习惯新兵连生活的他,却又面临与摸爬滚打的战友、教导他的班长分别的苦涩。不过,这也正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一名地方大学生向合格的军人的转变,并将以更加严谨的作风、坚强的意志来迎接自己正式的军旅生活
(二)勤学苦练、勇做精兵
如果说,在新兵连是实现了心态的转变,内心深处完成了第一次洗礼,那么下连以后,更多的要求就是本领的精湛,要从一名书生转变成一名战士,要成为一名精兵,战必胜。他所服役的丹东市是一座毗邻韩国的边境城市,抗美援朝时的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他们所在的丹东机场起飞。他们单位是一个全时备勤单位,每天24小时都要处于战备状态,我们的要保持24小时的战备状态,突遇敌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反击,以绝对的战斗状态保护祖国和人民。也是因此,他们单位对所有的官兵业务技能的要求都异常严格。杨冰所负责的岗位是传真室传真员和卫星站卫星发报员,主要完成卫星报文的拍发,那时的他每天要进行十二小时左右的业务训练,长此以往,吃饭时都经常因为手抖而握不住筷子。当时他的体能也并不突出,但不服输的他,在完成连队每天下午组织的训练之后,吃过晚饭还要坚持加练体能。也正是这样长期的勤学苦练和坚持不懈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精兵,个人素质也在同期战友中名列前茅,他的勤勉和坚持也获得了连队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赞扬,退伍前昔更是被一致推荐为“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
(三)重回校园、不忘初心
两年军旅时光飞逝而过,2020年9月,他到了面临复退的时间,为了完成剩余的学业,他忍痛告别了心爱的军营,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园。虽然褪下了心爱的军装,但军人的担当早已早已化作无形的战衣镌刻在他骨子的深处。回到学校以后,他努力学习,积极填补两年学业的停滞,成绩获得极大的提升;同时他积极参加各项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他还主动帮助身边想要入伍的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染热血青年,身体力行做好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他说:“我永远是一个兵,即便离开军营,我也要战斗在祖国需要的任何地方,若有战、召必回。”
四、感言
不要让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
(责任编辑:admin) |